产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?

2023-09-11 17:28:39

2016年3月30日,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先生在亚信Kick off大会上讲到,5年前他和丁健在轿车里思考未来互联网是什么的时候,提出了“产业互联网”这个名词。

作为亚信当时的一个技术人,我有幸在本届Kick off大会上认真听取了田总关于产业互联网的解读,并在心里打下了一个很深的烙印,从此逐渐围绕产业互联网做了长达一年的思考和实践:

比如给泰康人寿34个高层分享产业互联如何因为连接而产生化学反应;

中信集团策划如何让中信旅游公司分销中信出版社的书籍;

中国邮政集团策划,如何把全国主干道十字路口的报刊亭协同起来,结合中央仓库和邮政快递的能力,配套小程序店铺入口,实现一个巨大的去中心化零售端矩阵;

联合优酷视频和物美,策划把优酷视频的“一人食”视频栏目跟物美超市的扫码取货专柜链接起来,实现消费者看完视频,扫码得优惠券,到就近物美出示二维码买到“一人食”所需做菜原材料,或支付同城配送快递费,送货到家。

作为合作伙伴在罗辑思维公司和快刀青衣团队一块开发了一个协同ERP软件叫“i-BOSS”系统,实现了罗辑思维与供应商之间,商品、订单、售后、库存、财务在线协同,让更少的人干更多的事!

当前关于产业互联网的概念,百度一下会有很多种说法,今天我结合田总的讲解和我这几年的实践,理一理啥是产业互联网?

1993年亚信在美国成立,田溯宁和丁健把互联网带到了中国,搭建了网络骨干网。

基于骨干网基础设施,诞生了PC互联网,比如百度、新浪、网易等公司,他们解决了如何在电脑浏览器上把信息呈现给用户;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,诞生了以人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,比如淘宝、携程、嘀嘀,他们解决了如何在移动端跟用户线上互动

当前这个叠加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,同时在拥有更高网速更多移动端和IOT设备接入的5G基础设施的加持下,研究如何把厂家和用户打通,真正实现在线且高效互通,创造场景做销售、做服务、做发布,从而让用户体验更极致,让厂家更智能高效地匹配用户需求来定量生产,这就是产业互联网!

很显然我这个解释还是过于干涩,下面用生产和销售模型来讲解会更清晰具象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品牌方大批量生产,贸易商兜底进货,零售商在多个电商平台卖货,所有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是无法传达到贸易商,更不能传到到品牌方。

设计师拿不到最终消费者的建议,始终处于一个“内部自我修炼”的状态,导致只有普遍模仿才有下一个产品迭代。当下生产企业普遍有个痛处:过量生产,被库存压死。消费者即使投诉建议了,在下一个产品出来时依然得不到满意体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小米公司一开始就顶层设计了他们的产业互联网路径,miui社区打造参与感,获得消费者建议,共创产品和持续迭代。通过"小米有品->小米商城->线下米家"这个漏斗路径,层层筛选得出爆品,满足各个销售渠道的成本要求,资本和设计师加持,让按需生产和销售的这个产业互联网模型运转的非常流畅。

小米这个生态链对标到上面模型,就会发现每个箭头都很好地直连了上下游,我的下游通过我可以传递给我的上游,各种库存、商品更新、售后和财务信息流顺畅流转,最大化做到了降本增效,保持销售端和生产端的同频。

传统闭塞的企业,通常每个环节都自己做,比如:设计->研发->生产->销售每个环节都投入资金和人力,如果其中做到最差的销售环节得分60,做的最好的研发环节得分90,那这个公司最终的价值只是60分,这就是短板逻辑。

产业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形成,是一批认识到自身优势和劣势的企业,勇敢地肢解掉劣势部分,集中所有资源把优势放大并分享出去,与合作企业的优势部分进行绑定,最终企业的价值就是优势部分的得分。

当下,随着零售端从2003年的淘宝,到2012年微信朋友圈引发的自媒体和社交电商矩阵,到当下的抖音快手电商矩阵,流量在急速去中心;同时品牌也在加速多维化,一个小瓶装的饮用水有几百上千个品牌,数量很大但单个的体量很小,这也是品牌去中心化的趋势。

淘宝到抖音快手的交易基础设施变化,Z时代(95后年轻人)的个性喜好垂直化,加速了“有货的人卖货,变成有流量的人卖货”的S2b2C协同商业太

然而矛盾乍现,单个体量很小的流量主每天的直播都要换一盘不同的货,单个体量很小的品牌方要不断对接不同的流量主才能持续获得订单,双方要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对方呢?

全网的电商平台、平台里头的分销市场、跨电商平台的MCN机构等都在实践这个“撮合认识到交易”的生意。

乡村振兴数字新基建